俗话说,春困秋乏。
春天犯困是因为什么呢?
春季虽然温度有所回升,雨水也是逐渐增多。
多雨季节,人体若阳气不足,易受湿邪侵犯,脾因湿困而致运化失职,出现易困嗜睡、精神难以集中、疲倦乏力、肠胃问题等,这在中医上被称为"湿困"或"春困"。
春季解困,重在祛湿!
祛湿,顾名思义就是要把体内多余、异常的水分排走。
艾灸:祛寒湿、湿热都可用它
1、湿热患者:曲泉、三阴交、丰隆
曲泉是肝经的合穴,被誉为人体自带的「二妙丸」,清肝火、祛湿热的功效非常好;
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,可以把体内的湿浊毒素排出去,用来养血、调月经、妇科病也很好;
至于丰隆,则是祛除湿气、化痰的必取穴,不管什么湿都可用到它!
2、寒湿患者:中脘、关元、丰隆、承山、足三里
中脘穴和关元穴是最常用的调脾胃、补阳气之大穴;
承山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,具有理气止痛、舒筋活络、运化水湿、消痔的作用;
足三里有升阳益胃之功效,是调理脾胃虚寒、气血亏薄不可缺少的用穴。
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,还可以用荷叶泡水或煮粥,可以利湿、减肥。
在调理的同时,要清淡饮食,劲往一处使,不能一边破坏一边补,比如一边吃红豆薏米,一边喝冰水;
还要规律生活;
该出汗的时候要出点汗,要综合去调理。
温馨提示:因人体差异大,以上灸法处方, 仅供参考,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!
|